五指大法亲子沟通

我去同事家里去做客,我和同事坐在一起聊了特别多的生活日常,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孩子上,同事说自己家的孩子天天,十分调皮捣蛋,同事指着家里的一面墙说:“你看这就是他的杰作,告诉他很多遍了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画,画画可以在纸上嘛。

但是孩子好像根本听不懂我说的话一样,趁我不注意的时候,又会在墙上乱涂乱画,看着洁白的墙面变得乱七八糟,我的高血压都要上来了,不仅是这一件事,孩子最近老是不听我的话,我让他去睡觉他偏要看完动画片才肯睡觉”

我相信这个场景家长都不陌生,这是是家庭中经常出现的一幕,为什么家长所说的话孩子置耳不闻呢?好像家长不论是苦口婆心的劝说,还是生气的训斥都起不到作用,这让很多家长都感到很头疼该如何让孩子乖乖听自己的话。

二,孩子可能开启了“自动忽视模式”

随着孩子成长,孩子有了自己的意识,这代表着孩子的成长,但是这时候很多家长也发现孩子变得难以管教,总是不听从自己的建议,自己对孩子的批评孩子也好像听若未闻。

其实孩子这一现象并非个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把亲子间的这一现象称之为自动忽视,并且凯文·黎曼指出之所以父母要求孩子越多,孩子只会觉得父母唠叨。

是因为父母只是短暂的要求孩子,没有后续,让孩子感觉过了让父母批评的时间后,一切都会回复平静,让孩子感觉不听从父母的话也是无可厚非的。

例如我们上文所说的李女士,就是这种家长,苦口婆心的劝说孩子应该怎么做,“你应该学会打扫自己的房间”“你要自己主动的学习”等等话语。

都像是在干巴巴的提醒,孩子意识不到不做这些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也就认识不到做这些事的意义,孩子只会变得藐视父母的权威,不听从父母的指令,敷衍的对待父母的要求。

孩子出现这种忤逆家长的叛逆现象现象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

孩子在3-5岁的时候的第一叛逆期,自我意识刚刚苏醒,这个时候孩子就会一定程度遵从自己的意识,不会想婴儿时期的孩子一样,完全遵从父母的话,说话时候喜欢用人称代词我。

当孩子7-9岁的时候,孩子开始出现第二次叛逆,这一阶段被称为”儿童叛逆期”, 民间有句俗话叫”七岁八岁惹人厌。”这是孩子人格进一步独立的标志,孩子更加有自己的想法,这种自己的想法和家长的意愿又一次出现冲突就就有了孩子的第二次叛逆阶段。

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是这种叛逆现象发展的顶峰,孩子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心理活动比较强烈,不论孩子处在那一阶段的叛逆期都需要家长进行引导,不然孩子久而久之下会习惯“自动忽视”。

二,“五指大法”

既然孩子的自动忽视效应对亲子关系有那么大影响,那有什么样科学有效的方法可以破解这一现象呢?家长不要着急其实在很多年前著名芬兰心理学家本·富尔曼已经给出了答案。

本·富尔曼创建的“五指规则”能够帮助家庭亲子关系得到缓解改善,让孩子与家长能够真心的合作。本·富尔曼是芬兰的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主持一档心理节目,自身也是心理治疗师和培训师,在芬兰是著名的焦点解决大师。

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家庭中的问题,他创建了“儿童技能教养法”,为许多不知该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长指点了迷津。他的“五指规则”出自于他的得意之作《孩子,请把你的耳朵转过来》。

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多么深奥的心理知识,“五指规则”是一种非常简便且十分实用的办法,五个手指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再有要求孩子的时候,伸出自己的左手按照手指代表的含义与孩子沟通,以此来帮助家长和孩子沟通,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的了解一下“五指规则”。

1、大拇指代表接触

大拇指中代表着接触是孩子听自己话的提前,当家长和孩子讲话的时候需要孩子注意倾听,不要分心,针对于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和环境父母要有不同的引导方式

(1)家长要平复自己的情绪:

这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想要让孩子认真听家长讲话就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话题感兴趣,家长如果给孩子讲述问题的时候,心情比较激动烦躁,这就会引发孩子内心的自我防御机制,对家长的话充耳不闻,所以家长要学会让自己心情先平复下来,这样才有利于让孩子认真听自己讲话

(2)建立身体上联结:

家长要尝试着在于孩子沟通的时候与孩子建立目光连接,学会和善的注视着孩子的眼睛,也可以与孩子有一些肢体上的接触,例如轻轻拍拍孩子的肩膀,或是搂住他的肩膀,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孩子就会感觉到我们在重视他,孩子也会将自己的注意力进行转移,转移到我们的谈话上。

(3)情绪联结:

我们在指出孩子问题的时候要学会使用简洁有力,一针见血的语言,不要婆婆妈妈啰里啰嗦,这样会让孩子抓不住重点,语气尽量不要带有批评意味,要显得情绪欢快,脸上也要有着快乐的情绪,用这种情绪去感染孩子,能够从情绪上做好联结。

2、无名指代表鼓励指 Encourage)

这根手指提醒着我们不要注重于批评,而是用鼓励的方式去激发孩子的信心,帮助孩子有勇气去完成我们的要求。

另外家长要注意区分表扬与鼓励的趋避,美国发展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认为,当家长告诉孩子只对孩子表扬的时候。

例如表扬孩子的特质,“你真聪明”,“你真棒!”这些话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有着成功的天赋,孩子可能会产生错误的自我认识,自视高傲。

并且根据研究表明,当孩子习惯了听这些表扬的话,当孩子遇到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候,就会有更强烈的挫败感,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会下降,有的孩子甚至会逃避较难的任务。

但是如果我们对孩子过程进行表扬,就不会出现这样的负面影响,例如家长多鼓励孩子完成目标的过程,这样会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更有积极性去完成任务,如果孩子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孩子就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

3、中指代表解释指 Justify)

家长习惯了对孩子居高临下式的说教,只提出对孩子的要求但不说明原因,孩子就会不清楚要求的意义所在,而中指就是提醒家长做出要求的同时也要进行对要求的解释。

比如很多家长在晚上的时候,看到时间不早就会督促孩子早早睡觉,孩子如果感到不解为什么要早早睡觉,家长要学会解释要求。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要求的解释不要是那种空洞的大道理,“这样有利于你身体发育”“会让你第二天有精力”等等。

家长解释要求的时候要学会与实际进行结合,让孩子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样做的目的,例如家长可以说:“如果早早睡觉。

明天你就能够早起去幼儿园,老师看到后会表扬你的。”家长解释的时候要学会与孩子现实结合,并说明这样说会带来哪些正面效果。

上一个例子中,老师的表扬就是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效果,幼儿园的孩子十分注重老师的话,所以孩子听到这一解释后,自然会乖乖睡觉。

4、食指代表要求,提出要求——“你想要孩子怎么做”

其实家长和孩子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孩子有时候对家长的要求并不能全部理解,家为了确保自己提出问题被孩子所理解,一定要表意明确,要抓住重点。

例如你看到孩子没有收拾好自己的房间,于是对着孩子说:“你怎么这么不让人省心?都这么大的人了就不能让我少操点心。

说了多少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看你的房间脏不脏,你难道认为我会替你干嘛?”这样长篇大论的说一通,孩子会觉得云里雾里的,而食指就是提醒家长说话要抓住重点,最简练、最清晰、最准确的语言描述一个请求。

5、小拇指代表约定

这是最后一步就是说我们对孩子提出要求,孩子也认真了内容,明白该如何做,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最后就要以与孩子制定约定收尾。

约定的制定要经过家长和孩子双方的协调,不能只让家长一人制定,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不尊重自己的想法,孩子自然也就不会遵守,在最终约定完成的时候,可以拉拉小拇指,或是与孩子击掌表示鼓励。

相信家长学会了这一套与孩子沟通的方法,能够在家庭中减少与孩子的摩擦,孩子也能够听自己的话,家长也会少操点心,达到共赢的局面,帮助孩子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9日 下午12:01
下一篇 2022年5月19日 下午12: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