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话的孩子玩手机,就让他玩,他就躲着我们偷偷玩,他总是逃不过我们的眼球,孩子沉迷手机的背后,有很多我们没有看到的原因,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会对孩子大吼大叫,但,显然,我们已经对他没有什么要求,当孩子的表现不如我们的意时,我们就会愤怒,甚至动手。
1、孩子为什么这么不听话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出了问题。很多家长对待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和标准,来安排孩子的事情,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父母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内驱力?
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能静下心分析导致孩子叛逆厌学原因;
第二步、家长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减少唠叨,学会用我信息、GROW沟通、NLP亲子沟通等沟通技巧引导孩子;
第三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厌学情绪的疏导;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等;
第四步、协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同学关系;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步、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让孩子提升学习责任心与学习效率。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一味地让孩子服从,只会让孩子感到不被信任,也不被理解,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不愿意听话,而是喜欢用发火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面对孩子总是对着干的行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但是我们首先要按照规定时间,把玩具收好,然后我们才能出去玩。”
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孩子才会懂得珍惜。
2. 给孩子“情感支持”,让孩子学会“自食其力”
演员胡可的儿子小鱼儿非常喜欢手工,但是胡可却偏偏要儿子做这个,软磨硬泡联合着儿子学习厨艺,小鱼儿才学会了用筷子吃饭。
胡可曾在微博上发微博说:
“我在喂孩子吃饭时,既要保证他爱吃,而且要保证孩子一不被打扰,就不会饿着,就不会哭着,这样他就能一直坐在餐桌上了。”
确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为人父母的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
只要在关键时候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并且让他有安全感,那么孩子在以后无论多大的时候,都不会选择离开父母,因为他知道,无论他将来要去哪个地方,父母都会无条件地接纳他,他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会更坚固。
“
网瘾
”的孩子
的心理问题
2014年12月,四川成都49中学生小李开始玩网络游戏,玩游戏的时候,遇到了严严“拷问”,于是他瞒着父母在家里玩了一晚上,小李第一次从父母那里获得了密码,打开了他的游戏界面,可是当他在游戏界面上找到密码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父母之后的对话内容。
他在和父亲对话的时候,显得很不耐烦,因为父亲并没有听他说任何的话,也没有用心去听他讲过游戏的内容,他说的游戏也基本是重复的。
原来小李在进入到网吧之后,就在玩游戏,根据爸爸的问话,他并不知道,于是爸爸就先让小李先放下游戏,等他玩完游戏回来之后,他就对小李说:“你今天爸爸跟我说了一件你和朋友之间的事情,然后你就问我,我们今天做了什么?”
小李就说:“我做了一件不开心的事情,就一直玩游戏,直到弄到天黑,因为这样就可以一直玩下去了。”
爸爸说:“我们做完了这些事情,再玩下去,我们就不玩了,好不好?”
小李开始有点犹豫了。
爸爸说:“如果你这次能克制一下,你肯定能够慢慢学会说不!”
说完这句话,他就离开了房间,留下了小李一个人。
从那以后,小李再也没有和爸爸说过一句话。
当爸爸问小李为什么不和爸爸聊天时,小李就说了一句:“在我心里,他就是那个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的人,是一个只会玩游戏、只会写作业的人。”
父母听了惭愧,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但其实,孩子有时候还是想和父母聊聊天,说说说心里话,只要爸爸妈妈能够理解他、接纳他,能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他就会愿意向你倾吐苦水,不再沉溺于游戏了。
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句话“振作起来”
还有一句话:有什么话,说出来,妈妈帮你。
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萌发,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而父母这时候还把他当小孩来看看待,只会告诉他“懂事”。
从心理角度看,这类孩子还是比较自我,还是处于青春期,没有能力进行独立思考,只是依赖父母。
这时候的孩子,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但很多家长却以“爱之深,责之切”这个代名词来形容孩子,认为孩子不懂事。
这种思想大错特错!
即便是再叛逆的孩子,他们在父母眼里也是“坏孩子”,只不过是父母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另一面而已。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其实很敏感而且很在意
。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如果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孩子,孩子就会觉得不被尊重,从而对父母产生怨恨。
父母要把孩子当做平等的个体,与孩子平等相处,像对待朋友一样与孩子交流,用尊重的态度去理解孩子,和孩子交流,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帮孩子度过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