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危险(如何教育孩子危险意识)

遇到孩子被打的事情,很多父母都会跟孩子说:

“如果别人打你,你要跟他好好沟通,告诉他打人不对!”

“如果别人打你,你要大声地对他说:不能打人!”

“如果别人打你,你要告诉老师,让老师帮你解决问题。”

“如果别人打你,你要打回去!”

“如果别人打你,你要跑,不能在原地挨打。”

可事实上,现实情况往往没有这么简单和理想。

有的人在打人之前根本毫无预兆,出手又快又狠,被打的孩子根本来不及跑,更来不及反抗。

9岁男孩小区内被打死

2年前,长沙9岁男童罗琪被陌生男子打死的事件引发社会关注。行凶者是30岁左右的冯小华。

据冯父母反映,2010年他曾因患精神分裂症在河南省精神病院治疗,这一治就是9年,本以为儿子的病情已经逐渐稳定,没想到还是出了事。

事发当日冯父骑电动车去换电池,老伴搭他的顺路车出去找下工作。临出门,夫妻俩叮嘱冯小华,“我们没有带钥匙,你在家待着,别出去。”

但冯小华还是独自走出了家门,他去了姐姐家,出来时手里拿着一把长约20厘米的改锥,乘坐电梯下到电梯厅,与罗琪相遇。

小区监控显示,罗琪从电梯厅跑出,冯小华手持改锥追赶。罗琪拼命往电梯厅前坪跑,试图跑过前坪的左侧台阶,向小区的主干道逃跑。

但在逃跑的途中罗琪绊倒在上台阶后的主干道左侧,被追来的冯小华骑在身下。

监控视频里,冯小华用手快速捶打着胯下的罗琪;不到90秒罗琪就停止了挣扎。

几分钟后才有群众经过事发地点并报了警。不久后,警方和救护车赶到现场,医生当场就宣布孩子死亡,随后行凶者被民警带走。

从对男孩,追赶–摁倒–骑–压在身下–殴打–致死等,一连串的动作中,可以看出孩子遇到暴力,是多么的措手不及和弱小。

孩子不是没反抗,他跑了,但没有跑过身高178cm的陌生人。

他也挣扎了,但没有挣扎过体重102kg的施暴者。

一个弱小的孩子应对一个硕大的成年人,当时是多么的无奈和无助,又是多么地痛苦着闭上了还没来得及好好看世界的眼睛。

而他的家庭也破碎了,妈妈精神崩溃,三天未进食,抱着儿子遗像,说要哄儿子睡觉。

丈夫为了减少妻子睹物思人的痛,偷偷将贴在墙壁上的罗琪照片和奖状收了起来,妻子发现后疯了般的找出来,一张张贴回原处……

面对飞来横祸,“跑”和“打回去”已经不足以让孩子自保,面对别人的暴力相向,当他们打又打不过、跑也跑不了时,还能怎么办?

做一个不好惹的人

如果孩子一直退让,她会发现当自己的退让没有底线、没有度时,别人就会来欺负她,但父母必须让孩子从这个真实的过程中学习成长。

一个小女孩在玩滑梯,准备坐下来滑下去,这时,一个小男孩冲过来,二话不说就把她推倒在一边,自己滑了下来,小女孩重重地摔在了滑梯平台上,伤心地哭起来。

妈妈赶快把小女孩抱了下来,安慰她说:“好了好了,不哭了,我们去玩跷跷板吧,不玩滑梯了。”女孩很委屈地,跟着妈妈去玩跷跷板了。

餐厅里,一个2岁小男孩的玩具汽车,被阿姨家3岁的小哥哥抢走了,哇哇大哭起来,闻讯赶来的妈妈碍于朋友的面子,对孩子说:

“没关系,我们要大度,让哥哥玩一玩,咱们先吃饼干去。”

有多少次,孩子喜爱的玩具被小伙伴抢了,他条件反射地想抢回来,你制止了?

有多少次,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打了,他伸手要打回去时,你拦住了?

又有多少次,孩子与亲戚或者朋友家的孩子发生冲突,明明是对方错了,你委屈自己的孩子不去计较?

每个孩子都具有最原始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就像是狼刚长出的牙齿。

然而我们为了把孩子教养成一个懂礼貌“不惹事儿”的人,硬生生地把孩子自我保护的“獠牙”给拔光了,却忘记了给他留下保护自己的武器。

告诉孩子,不要做先动手的那个,但是如果有人欺负你,也要让欺负你的人知道:你不是那么好惹的,并且要让对方知道,欺负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孩子的玩具被抢走了,你要教会并鼓励自家孩子对抢玩具的孩子说:“这是我的玩具,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你不能拿走!”

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打了,你要告诉孩子你可以打回去,但也可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先去警告对方,或者告诉老师或对方孩子的家长,求助于他们来解决。

当然这些只是根基,毕竟对于一个性格软弱的孩子,教他再多方法也是无用,真正面对一些社会中潜在的危险时早就忘光了。

当孩子变得坚强,有了基本的安全意识,才能拥有自救的可能。

2016年4月11日上午,一5岁女童在上学途中,被一名有暴力趋向的疑似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强行带上高速公路,疑似被拐。小女孩以智慧“虎口脱险”,整个过程堪称儿童“防拐教材”。

湖北高速警方从监控视频看到异常情况,赶到现场处置,盛赞女童机智勇敢,“是她在孤立无援时保全了自己,也是她指引民警一步步判明了情况。”

首先,小女孩面对明显有暴力趋向的成年人,她没有激烈抗拒,避免刺激嫌疑人,而是静观其变,等待机会逃脱。

其次,警察赶到后,女童迅速挣脱女嫌疑人,跑向民警。

再次,抱着警察的腿哭喊“她不是我妈妈”。

抵达现场时,民警并不十分确定该女童就是报警所称的“失踪女童”。

但孩子的一句“她不是我妈妈”,使现场民警迅速做出判断,将嫌疑人隔离并控制。

而小女孩能如此冷静沉着,是因为爷爷从小就有意识培养孙女的自救能力。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跟孩子渗透各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对孩子多一点自救力的训练和积累,关键时候也许就能保命。

5大安全守则,6大自救法则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提到,首先要让孩子知道5点基本的安全守则:

1.不要进入陌生封闭的空间,比如别人的房间或车里;

2.成年人如果找你帮忙要直接拒绝,因为成年人只会找和他一样有能力的成年人帮忙;

3.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不要让陌生人进屋;

4.在外就餐,不要让餐盒离开自己的视线;

5.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

一些潜在的危险可以靠安全意识规避,但当危险临近时就要记住这6项自救法则:

1、识别危险,是自救的关键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危险更多的来源于家庭以外的社会,比如陌生人施暴、拐卖、走失等,教育孩子识别危险,是自救力的关键一步。

“陌生人抱你,你要想办法逃跑”、“别给陌生人开门”、“出门别乱跑”、“很危险”都是属于成人的高度抽象化、概括化的语言,而孩子的世界却是具象的。

所以,父母应当使用游戏的形式,模拟各种危险场景,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危险”,以及如何自救,或是通过和孩子读绘本,用更具体形象的图画让孩子记忆深刻。

2、警告,是最强的震慑

首先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一定要大声地警告他:“不要打我!打人不对!”

或者大声警告:“你再欺负我,我就报警!”

一般情况下,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迫于语言上的震慑,都会停止。

3、求助,是最实用的技巧

在语言警告后,对方还继续动手,可能就不是单纯的打打闹闹,而是恶意伤害。

要教会孩子,在自己无法阻止暴行的情况下,一定要想办法借助其它力量来保护自己。比如,大声地向周围呼救,让周围的人帮助你脱险,或者请求周围的人拨打110。

4、跑,是最有效的方法

当遇到比自己年龄大、体格强的人,自己又无力反抗时,就要教会孩子避免刺激对方,静观其变,等待机会赶快逃脱。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定要先确保自己的安全。

但如果一个大人对一个小孩儿施暴,正常孩子跑的速度一定没有大人的速度快,所以要教会孩子跑的一些技巧。

5、借助器物,是最聪明的策略

如果对方强大又残暴,自己无法从他手上脱离,就要借助周围的物品。比如:身边的石头、木棍等,抓起来用力敲击对方的脑袋,为自己换来缓冲期,争取跑的机会和时间。

6、拥有力量,是最强大的武器

受欺负的孩子,往往是身材弱小的,施暴者不用担心对方的反击。

要多带孩子锻炼身体,结实的身体,强大的力量,会给孩子带来胆量和信心。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让孩子学一点而简单的防身术、跆拳道、武术,关键时能保护自己。

但学习跆拳道、武术并不是教会孩子打架,不是教孩子去伤害别人,而是让孩子在面对别人的暴力时,自己有反抗的勇气,有保护自己的底气。

而孩子最大的底气则永远来自爸爸妈妈,就像一个自尊、自信的孩子,永远都不会轻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给孩子一个健康有爱的家庭环境,孩子自尊自爱,有稳稳的安全感,面对欺凌时,才有信心求助,才有“绝地反击”的勇气。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0日 上午4:24
下一篇 2022年5月10日 上午4: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