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拖延症的孩子怎么办(孩子老是拖延家长应该怎么办)

家有拖延症的孩子怎么办(孩子老是拖延家长应该怎么办)

“快点,快点,马上迟到了!”

生活习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一个父母应该承担的,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在讲中华传统家庭教育直播课里,会系统的讲解如何培养孩子的勤与俭,让孩子能够按社会准则来去生活,将来出社会工作40年当中,才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都几点了?还不开始写作业?要是今天作业不写完,就干脆别睡觉了!”

“都跟你说多少遍了,每次都磨磨蹭蹭、拖拖拉拉!”

这些场景,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甚至在某些家庭,几乎天天要上演这样的戏码。“拖延症”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并且长期困扰着一些家庭。

催促、吼叫、责骂甚至动手打,成为很多家长的解决方式,可到头来,这些孩子的“拖延症”好了吗?事实证明,这些孩子的“拖延症”不但没好,反而还有加重的趋势。为什么会这样呢?

●什么叫“拖延”?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拖延”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明明知道应该去做,可就是迟迟没有行动,常常拖到最后才做。”这里面有个“最后”,也叫最后期限,跟时间密切关联。所以,要想解决“拖延”问题,一定绕不开时间。

●时间管理

同样都是一天24小时,为什么有的人利用的很好,而有些人却做不了什么事,这里就体现出了“时间管理”的威力。有人说“管理时间,就是管理你的一切。会管理时间的人等于多活了一辈子!”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

时间管理应从小抓起,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给他们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首先,“时间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通过后天培养才能形成的。所以,我们不要想当然的以为,孩子到了几岁自然而然就会时间管理了。

“时间管理”是一套系统的管理学科,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在这里我只对与“拖延”密切相关的“时间观念”做简单阐述。

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呢?

(1)将模糊的时间要求准确化

文章开头的那些话,你有没发现,自始至终都没提到准确的时间。“马上迟到了——究竟还有多长时间会迟到?”“还不赶紧写作业——具体什么时间开始写?”“不写完就别睡觉——几点睡觉都行呗!”

如果我们对孩子提出的时间要求总是如此模糊,孩子自然也就不知道该如何按照要求做了。

就像我女儿,碰到她不喜欢的事情——睡前刷牙、收拾书桌,就会磨蹭,我催促她,“你快一点啊!”,她每次都回我,“等一下!”然后不知道等了多久,最后还是要在我的“威逼”下才肯就范,关键第二天还是一样,屡教不改。

后来,我通过学习,了解到“时间管理”的方法,将模糊的时间要求准确化。

首先,我跟她约定——每天几点前必须把书桌收拾好,几点前必须刷好牙。并且,我们的要求和回答都必须要有准确的时间。

于是,我的提醒,就变成了这样——“宝宝,距离我们说好的时间还有10分钟哦!”她要不马上就来,要不就回复我说:“再给我2分钟”,不再需要我一催再催。

每天早上上学,我也是这么说的,“宝宝,现在距离最后的入园时间还有20分钟,扣除路上的10分钟,我们还剩下10分钟,也就是7:55前我们必须出门了。”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她的时间观念,还顺便教会了她如何看钟表以及如何计算时间。对于她这个年龄的孩子,学会看时间和做时间上的加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我们家长如果能够用准确的时间语言跟孩子沟通,那么就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感知时间的真实存在,从而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2)认真对待“迟到”

很多家长可能会认为,上幼儿园的孩子,根本不需要要求那么严格,在上兴趣班的时候,也没有很认真的态度,迟到了,跟老师打个招呼,也就过去了。

有一次,我女儿要去上英语课,很快就要迟到了,我提醒她要加快速度,我妈就在那边说,“迟到就迟到嘛,跟老师说一下就好了,又没什么的。”我立马跟她说:“你这样教育孩子是不对的,这样无所谓的态度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不迟到,是对学习本身、对老师最好的尊重。印象中,我女儿上任何课,基本是没有迟到过的,即便偶尔迟到一两次,也是因为有不可抗的因素。而且,每次我们都会提前一点时间到达上课地点,给她一些缓冲,以便她更快进入学习的状态。

(3)坚持原则不心软

一些孩子存在“吃饭磨蹭”的问题,这个除了跟孩子自身的性格有一定关系外(有些孩子就是做什么都偏慢一点,这个要尊重孩子的自身节奏,切不可操之过急),绝大多数跟在更小龄的时候没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直接关系,这在隔代带娃中表现的尤其突出。边看电视边吃饭、边玩玩具边吃饭、爷爷奶奶追着喂饭……一没养成专心吃饭的好习惯,二没限定吃饭的时间,一顿饭下来长达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

想要改变这些“陋习”,首先需要在家庭内部达成共识,绝对不可以,我们一边立规矩,有人一边“搞破坏”,这样即便有再好的方法也是不能见效的。

接下来就是如何“立规矩”。

1、规定吃饭时一定要专心,不允许看电视或平板,大人也不可以;

2、限定一个吃饭时间,比如:30分钟内必须吃完,不管吃了多少、有没吃完,碗筷一律收走,并且在下一顿饭之前不给任何零食。

这些方法说起来真的非常简单,但落实起来就不见得那么容易了。很多时候,孩子一哭闹一撒娇,有些家长就心软了,然后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如果做不到“狠心”,那就别再抱怨孩子吃饭总是磨磨蹭蹭了。

●后果机制

有些家长跟我说,你上面说的那些时间管理,我都照做了呀,可孩子就是不改啊!

我就问,你们是不是孩子一磨蹭,你就在那边催促快点快点,然后实在又受不了孩子的磨蹭,把孩子该做的事又全都替他们做了?

她们说,我也不想啊,不然怎么办,那就肯定要迟到了啊!

问题就出在这,你不愿让孩子承担磨蹭的后果——迟到,你的“包办”行为已经让孩子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到底是什么,也使她(他)觉得这不是她(他)自己的事,反正每次你都会帮她,她(他)就变得更加磨蹭。

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后果机制”策略——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后果。经过这样一次两次迟到,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吸取教训,从而主动作出改变。

作业磨蹭的问题,也是采用一样的处理方法——到了规定的时间,就不要再做了,没完成作业的后果让孩子直接去面对老师。

●“标签效应”

但还是有家长说,你上面说的,我全部都照做了,我们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孩子就是不听啊!

这样的孩子多半是被家长长期催促或贴负面标签造成的结果。

“你怎么每次都这么拖拖拉拉,磨磨蹭蹭!”

“你就是个磨蹭拖拉的人!”

我们总是不经意地就把这些标签式的语言挂在嘴边,脱口就出,但是,当一个人被贴上标签后,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标签内容相一致,这就是所谓的“标签效应”。其中,儿童最容易受“标签效应”的影响。

而且长期下来,孩子自己也会给自己贴标签,认为自己就是这样子的,不想再作出任何改变,破罐子破摔,爱咋咋地。

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1、立即停止“贴标签”的行为,家长要主动向孩子承认错误,并承诺以后不会再继续这样做了;

2、保持耐心——这点其实是很难的,会给孩子贴标签的家长,往往都是比较没耐心的,所以,要想孩子改变,首先自己要先改变。实在做不到,那就采取暂时回避的方式,避免与孩子正面冲突。

3、找到孩子学习上拖延的真正原因——是学习态度问题还是学习效率问题,针对性地去解决。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劳逸结合”,如果一个孩子每天面对的只有学习任务,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率。还有些孩子只是性格上的一些问题——过于追求完美,字稍微没写好就要一直擦掉重写,直到满意为止,这种就只能在性格方面去做引导了。

其实,“拖延”本身就是人性的弱点,别说孩子,就连我们大人都常常会有意无意在那“拖延”,所以,对孩子的“拖延”也要适度对待,不要过于苛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抓大放小,有时候“偷偷懒”也是无妨的。

另外,还有一些孩子的“拖延”其实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拖延,而是本身性格急躁的家长按照自己的要求,给孩子定义的“拖延”,这种情况,只能家长自己改改急脾气了,并且尽量接受孩子自身的节奏。最可怕的是,长期被催促的孩子,即便长大了,也很难让自己真正放松下来,每天就像参加百米赛跑一样不停地往前冲,停不下来,很难获得快乐。所以,家长们一定记住:为了孩子,让自己慢下来、慢下来!

任何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忍耐。

愿大家早日“脱离苦海”!

育儿路上与您同行!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14日 上午11:14
下一篇 2022年6月14日 下午12: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