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教育(孩子骗自己怎么办)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1..和孩子苦口婆心的谈了两个小时的话,
大家聊的还挺开心,可是没过一周,孩子又恢复成原样。

2..你在训斥孩子的时候,你正在怒火中烧时,
孩子却用两只萌萌的大眼睛望着你,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
让你又心生怜悯,不忍再继续斥责。

3. .孩子的书写很糟糕,为了整治这个问题,
于是就定了规矩“写不好撕了重写”,这规定一出,
有那么几天孩子的作业总算还能看入眼,可是没坚持几天就又恢复到以前了,
不仅如此,一看时间已经是晚上十点了,念在孩子之前几天表现的不错,
今天就没要求重做,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其实孩子根本不是怕父母。
孩子的怕,只是不想“吃现亏”.
他们很清楚自己的父母想要什么,但是他们也很清楚自己给不了,
于是暂时装个乖,卖个萌,暂时应付两天,
等你这脾气劲头过去了,他们也就恢复原样了。

为了躲避“吃现亏”,孩子会主动迎合父母认错。
圆滑的孩子不仅认错,还会主动通过对父母撒娇来缓解父母当时的怒气。
但是如果你让孩子写检讨书,保证他写不出几个字。
之所以写不出来,就是因为他们并不会去深刻的反省,
这里并不是说孩子不知悔改,而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深刻?什么叫反省?
都认错了,还不算深吗?不是写了几天好字吗?也算反省了呀?
如果你深入的问他“你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无法坚持吗?”
这种稍微有深度一点的问题,你会发现孩子绝对无言以对,
所以,指望靠道理来说通孩子,那只不过是我们成年人的一厢情愿。

也不要相信孩子的承诺。
孩子是不记仇的,时间稍长一点他们就会忘记,
所以,也不能指望孩子会遵守承诺,别他们谈“诚信”这个东西,
“不守诚信”会带来什么后果,孩子根本就没体验过,
曾经有个小女孩儿跟我说“如果不背单词就是小狗”。
我说:“得了吧,下次你过来对着我汪汪两声,我能拿你怎么着?”
那孩子突然笑了反问我“你怎么知道我会这样?”
我对她痞笑道:“大家都认识三年的时间了,谁不知道谁呀?”

12岁以下的孩子对抽象的概念根本不理解。
我们在对着孩子讲的道理当中,有许多是的概念是抽象,
例如:成长、自律、互爱等词,对于孩子根本理解不了,
即使理解,那也是仅限于词典上的解释,孩子会背而以。
你的长篇大论,你的人生哲理,在孩子的耳朵里连进都没有进去过。
你的深情演讲,唯一感动的,只有你自己,连观众都没有。
你自以为把节省下来的钱交给了培训班,是一种伟大的付出,
但在孩子眼里,却是将他送进了“地狱”。

我曾经鼓励孩子们要强大自己,这样以后才能保护自己的爸爸妈妈,
结果有一个女孩子在下面说“我想保护我妹!”
说实话,我当时心只想骂她一句“去你妹的!”
但我很清楚这个孩子的家庭情况:
父母长年冷战,父亲在家里发起脾气来,最严重的,是连门框都拆了,
这种家庭暴力场面在这个孩子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一个11岁的孩子,整天跟人讨论“生与死”,确实让人瘆得慌。

还有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有一次哭着跟我说她作业没写好被妈妈训了一顿,
我心想被妈妈训一顿也不是第一次了,至于哭成这样吗?
她接着说:“妈妈说要打死我!”说实话,我当时没忍住,笑场了,
但是我也知道了,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当你说要打死她的时候,她是真会信。

我为什么要说这两个例子呢?
因为从孩子的角度来讲,他们真的只有长大了之后才会明白父母的爱,
在此之前,孩子就是凭借着“趋利避害”的本能在做判断,对父母更多的是依赖。
我们不要去相信那些对着孩子们采访时公式化的回答,
我们要通过一个孩子的行为以及只言片语来观察孩子对父母的爱有多深,

不知道有些二胎家庭是否经历过这样的现象?
就是当二胎出生之后,大的那个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表现出反常,
有的是明着“吃醋”,但有的孩子则是通过更加顽皮来吸引父母关注,
这些行为在我们看来只是孩子在“争宠”而以,也许父母们会觉的孩子好可爱,
但孩子的内心可不是用“争宠”两个字来诠释的,
说他们因此产生了“恐慌”都不为过。那是一种感觉自己极有可能被抛弃的“恐慌”。

当我们了解了孩子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之后,
也知道了孩子对父母的话进行有选择性的屏蔽时,

接下来我们就不会再去做那些只会感动自己的行为了。

这里还是得老话常谈一下,那就是“家规家法”的订立。
也许对于平常老百姓来说,法律这个东西虽然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因为我们本就是守法的公民,所以法律这个东西总是会让我们不知不觉的忽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守法,但因为我们不会去犯法,压根儿就想过“犯罪”这两个字。
所以我们的法律意识并没有根深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

管教孩子最好的方法,仍然是立家规。
有些父母可能会说,“家规立了呀,但没作用。”
那么我想问的是:“是没作用,还是,没用?”
“没作用”就是说家规这玩意儿管不了孩子,没起到作用。
“没用”是指家规立了,但根本没有去使用。

我知道确实很多家庭都立有家规,
甚至还煞有介事的买个戒尺回来挂在家规旁边,以示家法。
但我们仍然忽视了一个重要点,那就是“立法”和“依法”是两回事。
有法,但不依法办事,那不是白忙一场吗?那何必立家规呢?是为了练字吗?

许多家庭虽然立了家规家法,但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仍然有许多父母是本能性的通过情绪来进行管教,久而久之,孩子会发现父母并不会依照家规来管教自己,而是通过情绪,所以就出现了,孩子装乖、卖萌、应付差事的行为。父母们还因为受情绪的影响,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由于触景生情,反过来把自己给感动了。

所以,“依法办事,依法教子”,仍然是管教孩子的最佳方式,没有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3日 下午12:43
下一篇 2022年4月23日 下午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