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第三》第七则——君子之争(论语君子篇三)

《论语·八佾第三》第七则——君子之争(论语君子篇三)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揖让而升:揖,拱手作揖,一种礼节。

释义: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人争的,如果一定要说有,那就像射礼!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喝酒,这样的竞争,也是君子之争。”


在古时候,射礼分为大射、宾射、燕射和乡射。大射之礼是天子或诸侯在选举参加祭祀的人而举行的,宾射之礼天子接见诸侯而举行的,燕射之礼是与宾客宴饮而举行的,乡射之礼是在州里学校所举行的。射礼作为选拔人才或宴乐礼仪的机制,在比试的时候,要互相作揖谦让,在比赛的时候,必定会有胜负,如果输了就退下来取觶自饮。比试和缓,胜负从容,不恃才傲物,也不争强斗胜,进退之间,显现的是礼仪之邦、君子之道,从生活方式到政治教化,体现的是这样高级而丰富的文化。

为什么要用射礼象征君子之争呢?在《礼记·射义》上记载:“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在射箭的时候,要想射中靶子,必须内心平静,稳定身体,瞄准靶心,这样才有可能射中,如果射不中,那一定是自身出了问题,反过来思考自己哪里做的不对。“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除了射箭,我们做什么事不是这样呢?对于人生也是如此,凡是不能自得的,皆不值得拥有。人得先有自己,才能去拥有世界。即便拥有了世界,但是却不曾拥有自己,那世界放在哪里,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孔子在这里用射礼来象征君子之争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一般人之争是气血之争,功利之争,一己之争;而君子之争与此不同,天下有是非公义,人心有正道得失,君子务实循义,修之于己,争的是人心正道,争的是天下公义。“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德喻于心,道守其正,执守家国正道而正人心风俗,这样的事,除了君子又有谁能去做呢?

现代人,对儒家的误解比较深,认为儒家从思想上限制了人们,对君子一词也有很深的误解,但是事实上,儒家所说的君子并非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唯唯诺诺、弱不经风,在某些事情上,君子会站在所有人的前面,发出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9日 下午12:46
下一篇 2024年4月29日 下午12:5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