荇菜:《诗经》中的第一草(荇菜-《诗经》中的第一草是什么)

作者:李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商周时,食材并不丰富,人们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往往贵族统治者才能吃到肉。当时人们吃的菜,在今天看来有不少是野菜。大家熟悉的《诗经·周南·关雎》中,就写到了一种叫“荇菜”的野菜,堪称《诗经》中的第一草。

荇菜:《诗经》中的第一草(荇菜-《诗经》中的第一草是什么)

盛开的荇菜 资料图片

荇菜:《诗经》中的第一草(荇菜-《诗经》中的第一草是什么)

关关雎鸠(清)费以耕/绘

荇菜:《诗经》中的第一草(荇菜-《诗经》中的第一草是什么)

日本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中的荇菜 资料图片

《关雎》写一个贵族男青年爱上了一个女青年。男子向女子表白,但是“求之不得”,并不顺利。女子好像也对男子有意思,所以一直在他眼前采摘荇菜,似乎是在给这个愣头愣脑的小伙子机会。小伙子也不傻,“琴瑟友之”后,全诗以热热闹闹的“钟鼓乐之”终章,似乎是喜结连理的结局。那么问题来了,出镜率很高的荇菜是什么菜?女主人公和作者为何青睐这种植物?

商周时,烹调方式有限,蒜蓉清炒都谈不上;动物油脂在当时是稀罕物,植物榨油在魏晋才多起来。想来这个女子不过就是在鬲里、甑里煮煮荇菜,连汤带水一起吃,就是“羹”。清汤寡水的荇菜“羹”也不会多诱人吧?另外野菜自生自灭,也不像人工栽培的植物那样扎堆生长,所以才有“良莠不齐”的成语。为了填饱肚子,人们往往会采一大堆菜。单单对荇菜感兴趣,应该有深层次原因。

毛传》说:“荇,接余也。”《尔雅·释草》云:“莕,接余,其叶‘苻’。”郭璞说:“长短随水深浅,江东食之,亦呼为‘莕’。”这里的荇菜,也叫“莕”或者“接余”,是种可食用的水草。它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节下生根。圆形或椭圆形的叶片漂浮在水上,很像睡莲,还有小黄花。它不仅受古人青睐,今天也被大量种植,既能观赏,又能食用,还能入药。《唐本草》说它“主消渴,去热淋,利小便”,《本草纲目》说它“捣敷诸肿毒,火丹游肿”。

那么,这个姑娘是要治病,所以单单采荇菜吗?

我们忽略了一点,故事是人讲的。《诗经》最初是民谣,经过人们的口耳相传,被“太师”这类乐官“采风”,并进行了复杂的加工创作,再呈现给帝王和其他贵族。从质朴的民谣到成为《诗经》之首,它经历过很多人的修改润色。诗中描述女子采摘荇菜,“左右流之”“求之”和“采之”,表现出十足的画面感和重章叠韵的节奏美。我们完全有理由推论,该诗只写荇菜,而不写其他野菜,也有艺术加工的因素。

这个荇菜,可不是一般的水草。章太炎先生的《小学答问》中有这样一段精到的分析:

问曰:《说文》无嫱,《春秋左氏传》曰“以备嫔嫱”,“宿有妃嫱嫔御焉”,本或作牆,果牆字欤?答曰:阳鱼对转,牆声转则为序,牆、序一也,故声转亦为伃(伃与序同从予声)。《说文》:“伃,妇官也。”又曰:“婕,女字也”;“嬩,女字也。”嬩、伃盖同字。汉妇官有婕伃,其名义盖先汉而有。杏曰接余,故《诗》以杏菜比淑女,以其声同婕伃,犹狸曰不来,以狸首比诸侯之不来者矣。妇官曰伃,借牆为之,毛嫱王嫱亦本以牆借为嬩字,所谓女字者矣。

这里可能有人疑惑,《说文解字》这本解释古文字的字典,怎么没有“嫱”字啊?王昭君不就叫王嫱吗?《左传》也有“以备嫔嫱”“宿有妃嫱嫔御焉”的记载呀。太炎先生精通于文字音韵,深知上古时期“音近则义通”的道理。他说,按照音韵学中“阳部”和“鱼部”有对转关系,读音接近,“嫱”和“序”是一回事儿,“序”也可以转为“伃”,《说文》有“伃”和“嬩”,就相当于“嫱”字,都和女官、女字有关。汉宫女官有婕妤,次于皇后,按照太炎先生的思路,其名大概在汉代之前就有。《汉书·外戚传》颜师古注说:“婕,言接幸于上也。妤,美称也。”荇菜又叫接余,谐音婕妤,故《诗经》以荇菜比淑女。人在水边见了接余,就联想到了美女婕妤。

这样似乎越说越离奇了,一个男子,居然想到帝王的女人“婕妤”,这是什么道理?只有一种可能,男子地位不低,似乎就是帝王本人。《诗经·关雎》序云:“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诗大序》:“《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按照汉代人的解说,这首诗说的是后妃之德,表现“王者之风”,还和周公的教化有关。这已经暗示了读者很多文化信息,只不过说得不明确。女子怎么就是后妃了?这和王者又有什么关系?可能是汉代人对其历史背景过于熟悉,无需解释,但今人看起来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宋人讲得很清楚,欧阳修《诗本义》说:“君子以述文王太姒为好匹,如雎鸠雄雌之和谐尔。”朱熹诗集传》说:“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太)姒为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欧阳修和朱熹大胆猜测,这个男青年是周朝的圣君周文王;采摘的女子是周文王的夫人、武王和周公的母亲、著名的贤妻良母太姒。《诗经·大雅·思齐》有描述太姒的记载:“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这是说,文王的母亲太任、文王的奶奶太姜、文王的妻子太姒都很贤良淑德。太姒善于继承前人美誉,给周文王生儿育女。

有人说,这么对号入座多牵强啊,我们读完了《关雎》,也没发现采摘人的身份线索;即使读一百遍,也未必明白其所以然。这个质疑在五四以后非常流行,人们提倡解放思想,把《诗经》从封建礼教的背景中解放出来,于是包括毛传、郑笺、朱熹注都不要了,从诗歌本身入手,探索上古歌谣到底说了什么。这样的思考是有道理的,尤其是破除了封建时代对《诗经》烦琐的牵强附会。然而人们忽略了,古代学者的注疏,有时可能有大量上古文化背景做支撑。许多内容,上古先民习以为常,不加解释人们也会懂;可是这些信息到了后世,人们会不明白或者产生误读。关于《关雎》“后妃”“文王”“太姒”的解释,就有合理性因素。其中有一个有力证据:《关雎》诗中有琴瑟、钟鼓,这几种乐器的级别可不低,古代只有大贵族才能用到,绝非农夫村氓所能见到。《墨子·三辩》说:“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聆缶之乐。”诸侯、大夫和农夫级别分明,诸侯才用钟鼓,这和周文王的推论合拍——周文王是商纣王封的西伯。而且把它放在《诗经》第一首,如果主人公不是重量级人物,也担当不起。如果我们综合钟鼓、琴瑟和荇菜这些文化信息来考查,就会明白,这个说法恐怕不是汉儒和欧阳修、朱熹的杜撰。

古人赋予荇菜以深刻的文化意蕴。孔子说《关雎》“以色喻于礼”“反内于礼”(上博简《孔子诗论》),强调“礼”对本能感情恰当的约束作用,让人“发乎情,止乎礼义”(《诗大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礼”,“参差荇菜”也是“礼”。它通过谐音双关,向人们传达了含蓄朦胧的审美观念,以及“礼作于情”(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礼节民心”(《礼记·乐记》)的伦理态度。这不仅是饮食,也是哲理;不仅是发生在古代的故事,也能被当下的我们所理解。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05日 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4日 下午5:37
下一篇 2024年4月24日 下午5:43

相关推荐

  • 青岛厌学咨询电话

    青岛厌学咨询电话: 1234567890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而厌学则是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如果您正在面临厌学的问题,不妨拨打青岛厌学咨询电话 1234…

    教育百科 2025年3月10日
  • 网瘾的原因

    网瘾的原因 网瘾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许多年轻人沉迷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网瘾的原因有很多,包括: 1. 社交焦虑:许多年轻人在网络上寻找安慰和陪伴,可以缓解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

    教育百科 2025年9月13日
  • 正规青少年训练营(青少年训练学校的)

    青少年训练学校:塑造未来领袖的学府 青少年训练学校,是塑造未来领袖的学府。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青少年需要各种各样的技能和知识来适应并取得成功。因此,青少年训练学校应运而生,为青少…

    教育百科 2024年9月1日
  • 休学复课

    休学复课:从失落到希望 我曾经认为,休学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我为了高考而奋斗了数年,但最终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如愿考上了一所顶尖的大学。但是,当我进入大学后,我发现生活并不是那么…

    教育百科 2025年2月10日
  • 王谢堂前燕

    王谢堂前燕,是指东晋时期王家和谢家的祖先,他们的家族曾经辉煌过。王导、谢安等名臣都是他们的代表人物。在那个时代,王家和谢家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家族之一。他们不仅有着卓越的才华,还…

    教育百科 2024年12月26日
  • 不想上学为什么会哭(不想上学为什么)

    不想上学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因为学习兴趣不浓,也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还可能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无论是什么原因,如果不想上学,都应该尽快找到解决方法,以保持身心健康和学习进度。…

    教育百科 2024年3月18日
  • 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和勇敢。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做后羿的射手,他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大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也要坚持不…

    教育百科 2025年1月27日
  • 休学了还要继续上学吗

    休学了,是否还要继续上学?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休学是为了调整身心状态,以便更好地面对学习。然而,休学后是否还要继续上学,取决于个人情况和具体原因。 有些人在休学期…

    教育百科 2024年7月17日
  • 范睢结局如何

    范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商人,他的结局如何?范睢的结局是悲惨的。 范雎最早是秦国的宰相,他通过巧妙的政治手段,帮助秦国统一了六国。但是,他在秦国的统治并不长久,因为他太过聪明…

    教育百科 2025年1月26日
  • 上海办休学到什么医院办(上海休学重修)

    上海休学重修: 一场自我救赎之旅 上海,这座繁华的城市,一直是人们追逐梦想的地方。但是,对于那些想要提高自己的人来说,上海休学重修可能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挑战。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在应…

    教育百科 2024年6月24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