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教育矛盾冲突

“我真的想和孩子好好沟通,但每次说不了两句话,就吵起来。”我听过很多妈妈这样说,亲子之间的沟通真的太难了,你可能看过很多育儿的书籍,学了很多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但这些理论一旦用于实践,你会发现武功全废,我自己也深有体会,虽然我学过几年教育心理学。

我们理想的沟通状态是,孩子与父母互相依偎,面带笑意,互诉衷肠,孩子理解父母,父母体贴孩子,一幅母慈儿孝、其乐融融的和谐画面。事实上,这种状态人间难得几回闻,若我们极力地去找寻理想状态,不仅会让我们身心疲惫,也会让我们自责,“每次和孩子吵完,我都后悔,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其实,我们完全不必要有这么大的心理压力,越是谨小慎微,越会让我们战战兢兢,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张,我们应该颠覆认知,争吵并不会破坏亲子关系,反而会让亲子关系越吵越好。

从不争不吵的孩子,才更让人担心

父母与孩子生于不同时代,注定了两代人的观念会有很大的不同,引发争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现在孩子和我们吵,我们是孩子的时候也和父母吵,每一代人都是在同上一代人的争吵中渐渐长大的,反倒是从来不争不吵的孩子,才不正常,才更让人担心。孩子不和父母争吵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孩子被家长制服了,不懂得反抗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逐渐脱离父母,建立心理边界的过程,所谓的心理边界,就是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一个关系,2、3岁的孩子就会说:“这是我的”“不行”,这就是他在宣誓主权的表现,他要告诉别人我要怎么样,要拥有什么,你不能干涉我。

如果父母不给予孩子这个权力,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进行打压,孩子就会感到不安和焦虑,他认为自己没有选择权,无法掌控自己,从而感到没有归属感和价值观。但这样的孩子在父母眼中就是听话的好孩子,或许在父母的严厉要求下,他们的学业成绩会很优秀,会考上名牌大学,成为人中龙凤。

可是,孩子早晚有一天要长大,一旦长大,脱离了父母,独自生活,这些优秀的孩子就可能变成危险分子。著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采访过马加爵、药家鑫等多名犯罪的高材生,研究题目的成长经历,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他们没有自由的选择,也就没有犯错的机会。没有玩耍的时间,也就没有机会跟人发生冲突,没有冲突,也就没有做错事而被处罚的经历。”

孩子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你要听话,做个乖孩子”,在家要求孩子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若孩子顶嘴,与父母、老师争吵,一定会被严厉地批评,甚至是体罚,久而久之,孩子反抗的欲望就被压制了,一旦他脱离了父母、老师的管教,在与人发生矛盾冲突时,便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就容易走极端。

 

第二,孩子不屑一顾,关闭心门不与父母沟通

小易今年读初三,马上就要中考了,受疫情影响,学校一直没有开学,只能在家上网课,小易比较懒散,还经常偷偷地躲到被子里玩游戏,妈妈很生气,“现在都火烧眉毛了,你怎么还这副样子,考不上好高中,以后可怎么办?“

每每小易被妈妈批评,他都阴阳怪气地回复:“知道了——”,事后依然我行我素,妈妈见来硬的不行,就想和孩子好好谈一谈,可小易却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对妈妈说:“你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生活中像小易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在遭到父母的批评时,会闭嘴,表面表现得十分顺从,事后又会我行我素。其表现就是在告诉父母:我对你不屑一顾,不想和你沟通。

当孩子闭嘴后,用冷暴力的方式回应父母,我们更无法知道孩子想些什么,教育便会无的放矢,这才是最让人束手无策的亲子关系,孩子一旦关闭心门,再想开启,让他和你说知心话,会很难。

争吵会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有一年冬天,父亲要将一批货发到北京,货车已经装好了,却下起了大雪,进京的计划泡汤了。晚上八点钟,父亲郁闷地回到家,我和弟弟妹妹正躺在被子里看电视,父亲一回到家,就把电视关了,训斥道:“睡觉”。

 

当时我正看得起劲,就质问父亲,“凭什么关电视?您心情不好,就怪我们吗?就把火撒到我们头上,不让我们看电视吗?”当时我大概13岁,父亲被我噎得哑口无言,可我依然咄咄逼人,跑下床打开电视,准备继续看。

父亲一气之下把电视插座给拔掉了,还要把电线给剪断,我上前和父亲理论,父亲扬手要打我,我倔强地迎了上去,“您要觉得你有理,就打吧。”父亲把手扬得高高的,他的手不停地颤抖,但始终没有打下来,母亲见状,赶紧将我和父亲拉开了。

这件事之后,我和父亲一天都没有说一句话,我有生气,有委屈,也有反思,我从父亲偷偷地看我的眼神中,我知道他有愧疚,只是碍于面子,不肯低头罢了。后来,我便找了个机会,主动和他说话,这件事便就此翻篇了。

争吵能让我们听到彼此的声音,感受到对方的情绪,清楚对方的态度,或许当时激烈的争吵会让我们丧失部分思考力,但事后会促使我们反思,复盘整件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是一次了解对方,促进自我成长的就会。

 

争吵需要把握三个原则

争吵也是一种沟通交流的方式,与其把精力放在我们做不到的事情上(控制情绪),不如痛快地争吵,表达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总比闭嘴好得多,闭嘴是彻底地拒绝沟通了。当然,争吵也要有原则。

原则一:就事论事

争吵要就事论事,不针对某个人,比如,孩子做作业太粗心,三道计算题错了两个,我们只要批评他这次作业太粗心了即可,如果我们说:“你这孩子怎么总是忌吃不记打啊?”这就是人身攻击了。

我们批评孩子粗心,孩子会反驳我们,会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我们说孩子忌吃不记打,孩子就会恼火,和我们争吵的就不再是作业粗心问题,而是他受到了侮辱的问题。最后我们与孩子吵来吵去都吵跑题了,问题自然解决不了。

原则二:不翻旧账

吵架翻旧账是常犯的错误,孩子弄洒了一杯牛奶,妈妈怒斥孩子做事不着调,读书不认真,和人见面不知打招呼,穿衣服花里胡哨的。这看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这样的桥段却在生活中屡屡出现,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做什么都不行。

 

争吵是解决当下的问题,一次争吵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翻旧账的结果会让我们忘记了因为什么而争吵,只是单纯地发泄情绪,情绪发泄完了,事情却没有解决,周而复始,才是最伤害感情的。

原则三:不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

和孩子发生争吵后,有的家长若吵不过孩子,或者觉得理亏,就会使出杀手锏——我是你爸/妈,言外之意,老子说什么都是对的,你是我孩子,必须听我的。

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要么激起孩子更强烈的反抗,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要么让孩子对你不屑一顾,不愿意和你交流,这都是我们不想要的结果。

我们和孩子争吵是让他一吐为快,不管这些话好听不好听,都是在表明一种态度,一种观点,这是我们了解孩子的一个窗口,一定要保持它敞开的状态。

争吵并不是为了争辩出谁赢谁输,一定要说服谁,而是为了倾听对方的声音,争吵之后要进行反思,求同存异,这就是成长,这才是我们争吵的最终目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9日 下午5:56
下一篇 2022年5月19日 下午6: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