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闹情绪家长如何沟通?

17岁的堂弟涛子前些时间又把婶婶气哭了!清晨涛子要赶着去上学,他嚷嚷着“赶紧把我的早餐端上来”。婶婶当时正在厨房里打扫卫生、有点忙不过来,于是对涛子说“你自己拿一下吧,我在打扫卫生,手上都是脏的”。本以为涛子会自己去厨房拿早餐,不曾想臭小子直接发脾气说“你都知道脏了,我的早餐还能吃吗?”婶婶有些生气地说“你嫌脏啊,那你就饿着吧,别吃了。”涛子听到后直接发怒说“你以为老子喜欢吃你做的饭呀!”

一句“老子”直接把婶婶惹急了,抄起厨房的擀面杖就要给孩子一棒子,另一边涛子呢,也并没有躲,而是直接用力把婶婶手中的擀面杖给夺走并扔了,还恶狠狠地说“怎么着,你还想打我是不是,再动不动要打我,别怪不客气了”,随后便摔门离开了家。

看着儿子恶狠狠的眼神,甚至还比自己高出一截的身高,婶婶一时间心痛?无奈,捂住胸口难受地流起了伤心的眼泪,当我推开门看到婶婶哭红的双眼时,嘴里还生气地指责“涛子也太不懂事了,怎么能对妈妈如此说话呢”,没想到婶婶并没有跟着一起责备涛子,而是带着悔恨的语气说“都怪我,是我脾气太差,以前经常打孩子、骂孩子,现在大了,自然该恨我了…”。

那一刻,说实话我的心中是百感交集的,毕竟小时候的自己也经常受到母亲打骂,直到成年后的现在和母亲之间关系也不太好,这不,我宁愿到婶婶家躲躲清闲、也不愿意待在家里听老母亲的唠唠叨叨念经,如此看来,天下父母心都是焦虑而斥责心较重的,只有对自己的孩子期盼心太重才会爱之深、责之切

但所谓的爱之深、责之切,可不是对孩子随便打骂发脾气,面对乱发脾气的小孩,家长要当心陷入“权力之争”:

婶婶和涛子之间糟糕的亲子关系并不是一夜之间形成,很小的时候涛子眼中就只有婶婶,1岁之前婶婶所到之处就是涛涛的视线追踪,看到婶婶会开心拍手、看不到婶婶会哇哇大哭,随着年龄逐渐增长涛子的眼中慢慢出现很多乐趣,他喜欢帮妈妈做家务但总是帮倒忙,他喜欢玩玩具却总是想要拆卸看看结构,他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又不喜欢把心爱的玩具分享

随着涛子所参与的事情越来越多、矛盾和情绪也越来越重,面对涛子的帮倒忙、拆卸玩具、和小朋友抢玩具,婶婶也伤感“涛子逐渐不受自己控制”,生怕会越来越叛逆、管不住了,日常对涛子要求也会越来越严格,如果是做家务帮倒忙了,就让涛子每一三五、二四六,轮流变换着做家务去训练动手能力,如果是喜欢拆卸玩具、霸道不分享,就罚半年内不准买新玩具…

随着婶婶的管教方案越来越严格,涛子的行为也就越来越叛逆了,刚开始面对婶婶的严厉管教,可能心里不满、但行动还是不敢怠慢,随着进入青春期有了强烈的自主意识自尊感后,涛子和婶婶之间争吵都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隔着楼层都能够清晰听到“你骂我一句,我顶嘴两句”的鸡飞狗跳场面,不知不觉中婶婶和涛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竟陷入了“权力之争”。

所谓的“权力之争”呢,其实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心理相处“陷阱”,家长希望用自己的教育方法和规划牢牢掌握孩子的成长,而孩子也希望通过自己反抗去制服家长的控制,就这样一个想要掌握、另一个想要控制,家长和孩子间的亲子关系也无休止地恶性循环,这种场景不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在进行“权力之争”吗?

很明显,一旦和“权力”扯上关系的相处过程都比较负面粗暴,各自都会为了争取到更多的权益而企图让对方服从,从家庭教育层面来说,不管最终是父母赢了、还是孩子胜出,其实这都是一场没有胜负的惩罚,因为不管谁输谁赢双方都是疲惫不堪、甚至还夹杂着怨恨,如果连至亲见面都藏怒宿怨,未来的生活或成长之路必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只有懂得掌握“上上策”应对技巧才能巧妙应对。

如何掌握“上上策”教育方法,给大家提3个建议:

1、重审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所谓的“上上策”教育,其实就是让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权力之争”发展为合作关系,毕竟良好的亲子关系也需要特别角色来维持,而这个特别的角色绝对不能是敌对关系,只有和孩子之间成为合作伙伴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这也是亲子关系的权力之争里最好处理方式。

如何将权力之争发展为合作关系?建议家长首先要重审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家长还是孩子?是监护人还是被监护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其实都不建议亲子关系发展成这些角色,所谓合作伙伴自然是需要有话题可聊的欢乐气氛,闺蜜和闺蜜、哥们和哥们间的朋友关系,这才是亲子关系中最需要的欢快角色扮演

2、发展合作伙伴该有的精神

良好的亲子关系只不过是“上上策”的环境需求,最终的精华还是在于过程和结尾,尤其是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做朋友简单、维持友情并不简单,想要一直保持欢乐气氛的合作关系,那么家长平时和孩子之间就要发展出合作伙伴该有的精神,尤其是和孩子之间相处的语言沟通、包括态度情绪都要表达出充分的尊重。

举个例子,青春期的孩子放学后拒绝吃晚饭、倔强地要和同学打球,如果父母是以家长的身份对孩子唠叨干涉,那么结果自然是“你越不让的事情我偏要去做”,但发展合作伙伴该有精神的家长,都是通过尊重、邀约式口吻和孩子对话。

比如,“真的吗,我也好喜欢打球,我可以加入你们吗?”,谁说家长不能和孩子一起玩、一起打球了?当你能够成为操场上那一抹独特的风格时,便可以昂首挺胸地挽起孩子尽情发挥你们的合作光彩啦!

3、再好关系也需距离产生美

很多家长常认为“我和孩子好,平时怎么都不会生气”,其实再好的关系,不论是夫妻、家人、朋友还是亲子之间,再好的关系也需要“距离产生美”,所谓的理解是用心去感受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用贴近对方的想法和行为去产生共鸣,当我们可以透过孩子的行为,去了解背后的情绪和所存在的问题时,我们就可以很好地洞悉情绪,并以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他们会有自己的秘密,家长此刻过度地了解,“你今天和朋友都玩了什么”、“为什么回家比昨天晚十分钟”,如果孩子不想回答,那么家长的连续追问只会引起反感,想要多了解孩子一定要多谈一些“孩子想谈”的话题。

比如“妈妈像你这个年纪有个暗恋的男生,他是…”,在自我分享的情感互换下孩子才容易说出你想知道的“秘密”。

权力之争是家庭教育中很容易遇到的“陷阱”,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重审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多发展合作伙伴该有的精神,多给青春期的孩子一些空间、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相信这种合作伙伴式亲子关系将会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状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30日 下午6:24
下一篇 2022年5月30日 下午6:26

相关推荐

  • 孩子不听话如何惩罚结果(小孩子不听话怎么惩罚)

    前段时间家庭教育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指出:家庭教育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但家长们似乎并不买账: 瞅瞅该条微博下的热门评论 ▽ 讲真,小编看到评论也惊呆了:「不打…

    亲子关系 2022年5月17日
  • 亲子非暴力沟通案例

      01 老妈,你今天居然没有发飙,是不是哪根神经搭错了? 原来在儿子眼中,发飙成了我的常态,说不难过那是骗人的。 我儿子今年10岁,上四年级,东西却总是喜欢到处乱放,而…

    2022年5月21日
  • 孩子不听话心情说说(孩子不听话伤心的句子说说心情)

    [玫瑰][玫瑰]你喜欢和孩子说话吗?你说的话孩子不听是吗?直到我发现,原来可以这样和孩子说话。下面,说说那些和孩子交流的艺术。 1.肯定句与选择句的运用 [玫瑰][玫瑰]同样一句话…

    亲子关系 2022年5月14日
  • 十个改善亲子关系的沟通技巧心得

    十个改善亲子关系的沟通技巧心得(十个改善亲子关系的沟通技巧心得体会) 知名教育机构5年授课老师,用心为您分享学习干货、生活感悟,请多多关注~ 亲子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否身心健…

    亲子关系 2022年12月4日
  • 关于有效亲子沟通

    今天下班回家碰到了邻居家的孩子,我们同时回到了家。我刚坐下不久就听见邻居说:“这次小测验怎么考的这么差?赶紧写作业去别吃了。”安静了一会儿,我以为邻居教育完孩子了。结果声音又响起了…

    2022年5月25日
  • 中班幼儿家庭中亲子沟通问题怎么解决

    上周六带元宝去照周岁照,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家庭带着孩子来照相馆,他家宝宝看中了照相馆里的一个恐龙模型,孩子想要,但是这个模型如果拿到手上很容易碰坏,孩子就想去拿,妈妈说:“不行,家里…

    2022年5月24日
  • 有利于亲子沟通对的项目有哪些?

    亲子游戏有很多类型,比如体能的、亲子情感互动的、手工操作类的、音乐表演类的,根据类别同适合阶段的游戏,宝宝有生理需要,也有爱和交往的需要,需要家长们的爱和关注,需要与家长交流。而亲…

    2022年5月25日
  • 孩子脾气暴躁不听话是什么原因(孩子脾气暴躁 不听话)

    当娃小的时候,你会感叹这软软小小的宝宝可真不好伺候! 不仅得一包屎一包尿地“真香”照料,还得秉灯熬夜哄娃入睡,这时候你会心生幻想,也许长大一点就好养了。 等到娃到了两三岁,你又会感…

    亲子关系 2022年5月15日
  • 良好的亲子沟通能让家庭气氛更和谐

    良好的亲子沟通能让家庭气氛更和谐(如何与孩子进行和谐的亲子沟通) 婴儿从呱呱坠地开始,就不断地跟整个世界交流互动,而家庭作为孩子成长教育的启蒙场所,是孩子与成人沟通最频繁的地方。 …

    亲子关系 2022年11月21日
  • 11岁孩子叛逆期怎么管教最合适女孩(十岁孩子叛逆期怎么管教最合适女孩)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是:家庭教育中错误的三种方式。 很多父母总是在抱怨管教孩子太累,自己使出浑身解数,但孩子那边依然我行我素,家长思来想去也找不到原因所在。这种情况在大多数家庭中都存…

    亲子关系 2022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