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亲子沟通四要素

最近的热播剧《小欢喜》,网友一边给出了极高的评分,一边说应该改名叫“小悲伤”。为什么说是“悲伤”呢?正是因为剧中的家长们,用着暴力沟通的手段对孩子进行教育,造成了很多让观众气愤和落泪的画面。


剧中的文洁,当得知儿子因为成绩差,老师建议留级的时候,当场就炸了!

“你不要叫我妈!我不是你妈!”、“我为什么要生你?”、“我吃饱撑的!”她用一系列严重的打击和否定儿子,一度逼得儿子说出“我不学了,我不高考了!”这样的话。

剧中的宋倩看似不打不骂孩子,却也一直使用着暴力沟通。她只有学习最重要,喜欢的天文馆不可以去,大学必须考清华。这样的心理逼得英子认为在家“就像蹲监狱一样”,还要“跳河自杀”。

英子特别喜欢刘静阿姨,因为刘静是一个温柔又懂孩子的妈妈。刘静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东西,知道该怎样和孩子相处。

有一个镜头特别深刻,刘静一家三口在院子里准备放飞愿望气球,爸爸突然反对说这样做不合规矩,季杨杨对此很失望,于是刘静就偷偷松开手把气球放飞了,换来了一家人和睦快乐的场景。


当父母运用暴力沟通的时候,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也意识不到其实可以用其他方式和孩子交流,使暴力沟通成为正常和习惯。但实际上,暴力沟通存在着严重的危害,造成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创伤,也致使亲子关系的疏远。

?暴力沟通的具体表现

很多人以为,杀戮、殴打、侮辱才是暴力的体现方式,其实并非如此,还有一种暴力存在于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当中,存在于说出的语言当中。只要对人的精神造成了伤害,那就是暴力沟通的方式。

  • 道德批判

道德批判,是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去批评别人,父母就经常做出这样的批评。

“妈妈那么辛苦做的饭,不吃完对得起我吗?”

“我们挣钱多不容易,你又要买玩具,是不是太不懂事了?”

“你不是答应妈妈要考好吗,这次的排名怎么又退步了,你是不是太笨了?”

这些话,给孩子贴了负面标签,言语中指责孩子故意犯错,故意让父母生气、失望。这会导致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受挫,甚至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以继续犯错的方式惹怒父母。

  • 攀比心理

很多父母都有着严重的“攀比”心理,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别人做得有多好。强烈的望子成龙愿望,让父母“输不起”,这也是父母虚荣心作祟的表现。

但是这样总拿别人家孩子和自己的孩子相比,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必须要做得好,完全是为了父母,让父母有面子,从而陷入对父母的愤怒当中。

  • 威胁孩子

也有一些父母喜欢用威胁、惩罚的方式教育孩子,一旦孩子做错事情,就取消孩子原本可以有的权利,或是对孩子进行言语和体罚等等。

比如说“如果你不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如果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类似的话,这种方式被广泛运用的原因是在一开始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般父母说出类似的话时,孩子就会乖乖听从父母,但是长期如此,父母也会发现这种威胁的效果越来越弱。


父母和孩子暴力沟通,忽略了孩子的真正需求和感受,片面地去评判孩子的行为,这样的做法只会让亲子关系恶化,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帮助和引导,完成不了修正行为的作用,所以,暴力沟通是不可取的。只有进行非暴力沟通才是良好交流的手段。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是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提出的,他认为这种沟通方式,是一种爱的语言,重点在表达和倾听,意在重视父母和孩子的需求。这里有四个要素:即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观察

观察是指客观,不带感情的描述,这样有助于父母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判断,也有利于和孩子的进一步的沟通。

解决问题依靠的是客观事实,所以观察非常重要,不带有主观情绪的了解才是良好的开始。

感受

感受和评价是两回事。

父母分析孩子的问题是应该用“你这样做,妈妈会感到难过”而不是“你这样做,是不懂事的孩子”来阐述。对孩子进行贴标签的行为是极其不可取的,会让孩子陷入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谴责中。

需求

很多时候,发现孩子犯错或是出现问题,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生气,而不去关注孩子犯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比如下面这段对话:

“妈妈,我要买乔治。”

“你不是有了佩奇了,怎么还要买,不可以买。”

“不嘛,我就是要买乔治,就是要买。”

“太不听话了,妈妈生气了。”

“可是,乔治是佩奇的弟弟啊,佩奇会想弟弟的。”

父母应该多和孩子交流,弄清楚孩子的目的和想法,才能进行合理的疏导和解释。

请求

和命令孩子相比,请求更容易得到孩子的听从。

“你怎么那么吵,给我安静会。”“宝贝,妈妈这会忙个工作,能不能请你小声一点呢?”相比之下,后者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因为被需要和被尊重的感觉,让孩子感觉更舒服。

?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

  • 多倾听

倾听在亲子关系中非常重要,倾听是完成沟通的第一步,能够有效获取关键信息,保证与孩子的交流没有障碍。

倾听不光靠耳朵听,还要用心、用眼睛去观察,在孩子讲述事情的时候,专注而认真是非常有必要的,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在意和尊重,从而让孩子能够准确无误地表达事件的过程和内心的真正想法。

  • 多交流

父母多和孩子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心情和当下处境,做出能够针对孩子的感受而不是针对其行为做出反应。

交流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所以父母和孩子的谈话,不要一味站在父母的高度,应该能“蹲下来”和孩子“平视”,达到和孩子的共情共

  • 多陪伴

非暴力沟通的必要条件是父母要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陪伴孩子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共同“玩耍”,陪伴不是指父母拿着手机坐在孩子身边就行,更不是孩子说话,自己却心不在焉。父母的陪伴能够促进非暴力沟通的进行,促进亲子关系改善。

  • 不要在孩子情绪不稳时批评孩子

当孩子情绪失控或是需要发泄情绪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时间和空间,他撒泼打滚也好,歇斯底里地哭泣也罢,父母都不要过多干预,有时候孩子需要将内心的情绪发泄出来。等孩子平静之后,父母再去和孩子沟通,和孩子交流事件的始末。


非暴力沟通适用于任何时候、任何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父母能够使用非暴力沟通,孩子也就能慢慢理解父母,能够配合父母,而减少无理取闹的状态。父母在意孩子的感受,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希望父母都能收起暴力沟通的教育方式,采用非暴力沟通与孩子交流,这样才能营造出有爱而温暖的家庭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2日 下午6:40
下一篇 2022年5月22日 下午6:47

相关推荐